股票配资策略
2025年
海关大楼的大钟满98岁
如今
它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清晨与黄昏
一刻钟敲击一节报时音乐,半点敲出两节音乐,三刻敲出三节音乐;整点时敲出一首完整的报时曲,这是几代上海人共有的城市回忆。钟声越过有形的街道边界,将时间的律动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。
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定调的,不是滨江公园的爵士音乐会、江面雾霭中的汽笛与街市中的喧闹,而是从海关大楼传来的钟声。”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叶文心,曾如此叙述海关大钟之于这座城市的意义。
1927年,海关大楼正式落成
1928年元月,外滩海关大钟响起
与英国伦敦大本钟、莫斯科红场的钟
并称为“世界三大钟”
其实,在过去的98年里,海关大钟的报时乐曲已经历了多次变迁。1928年元旦,海关大钟敲响第一声,奏英国名曲《威斯敏斯特》,此后近百年时光里,钟声经历过四次更迭。
1966年8月,报时乐曲改为《东方红》,20年后,为迎接英女王访华大钟重奏《威斯敏斯特》报时曲。1997年香港回归后,报时曲停奏,仅敲整点钟声,2003年,凝结中国人民族情感的《东方红》重新奏响,直到今天。
但即便是本地人可能也不知道,由于大钟原机械结构仅为威斯敏斯特报时曲设计,海关钟楼传出的《东方红》旋律由扬声器播放,并非钟锤敲奏的声音。
走在2025年的中山东一路上,如果闭上眼睛听,你会感受到汽车轮胎与柏油路摩擦出沙沙声、红绿灯播报响起“绿灯请通行”、外卖员偶尔按响电动车的喇叭,路人口中讲着方言和外语……这样的声景可能与上海某些热门商圈并无二致。
但每当时间走过一刻钟,海关大楼的钟声《东方红》向每个人诉说,这里是黄浦江畔,你正穿行在钟声回响的历史长卷中。
《东方红》的声声钟鸣里,声波溢出人为划定的界限,从海关的钟楼传向远处的街道。声音也从为船只报时,流向普通人的生活,变成穿越时空的私人记忆。
记者 / 王月华
编辑 / 樊陆佳 孙超慧
图片 / 黄浦区融媒体中心资料图
视频 / 盛寅敏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
黄/浦/进/行/时
1.
2.
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